回顧2020年,吃了不少的拉麵,
謝謝前同事的推薦,帶我們到處吃拉麵美食,
所以已照片回顧一下今年 拉麵
新竹麵屋一鮫
地址: 300新竹市東區關新二街133號
麵屋浩
新竹市北區北門街87號
日本拉麵(日語: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拉麺, ラーメン Rāmen ?)是日式中華料理所使用的麵條與麵食種類之一,
多以切製而非拉製而成。在日本其他常見名稱包括「中華そば」。
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麵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
用麵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但並未普及。
朱舜水
生平
崇禎17年(1644年)甲申之變,明朝被李自成推翻,隨即清兵入關,又攻殺李自成。
朱舜水雖然不是明朝命官,仍然在華南奔走抗清,後逃奔安南國(今越南)。
1657年,暫居安南的朱舜水想返華抗清,被人舉薦做官,進見安南國國王,但朱舜水誓死不肯向國王跪拜,被羈押達五十多天,終於放他回國。
朱舜水爲了反清的資金來往貿易與華南、日本、越南,用以支持南明魯王朱以海和台灣的鄭成功,還參加了永曆13年(1659年)7月的南京攻略戰。
南京攻略戰失敗之後,朱舜水作爲鄭成功的使者向實行鎖國政策的日本求援,萬治二年(1659年)冬來到日本長崎。
萬治三年(1660年)在筑後國(今福岡縣南部)柳川藩學者安東省菴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
明末清初,有很多明朝文人爲避戰禍來到日本,當時日本的大名家收用他們作爲自己的幕僚。
寛文五年(1665年)6月常陸國(今茨城縣)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派彰考館小宅處齋拜訪朱舜水,朱舜水接受邀請,並於同年7月抵達江戶。
德川光圀對朱舜水敬愛有加,而朱舜水也對水戶學產生很大影響、德川光圀就任藩主之際朱舜水也隨同前往水戶市;
他與同為德川光圀編撰《大日本史》的安積澹泊、木下道順和山鹿素行等結為好友,並在日本傳播漢學。
逝世
天和二年四月十七日(1682年5月24日),朱舜水在江戶病逝,享壽八十二歲。
身後,德川光圀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日本正德五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
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朱舜水先生臨終之地)的石碑。
朱舜水像,1872年 ,草川重遠繪
朱舜水之墓在歷代水戶藩主的墓地瑞龍山(位於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爲了紀念他不忘故國,墓特地建為明朝式樣。
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
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麵,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
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那時拉麵被叫做「支那そば」或「南京そば」。
日語以中國都市命名食品乃強調其為中國產,而非特指其來自南京。一說當時許多華人到日本留學,
但求學為求經濟常租屋住一起食住,甚致留學生會揉麵糰再拉麵條線,久而久之,日人稱之為拉麵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自美國的廉價麵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麵條大行其道。
同時日本政府官方禁止使用一切關於「支那」的詞彙,故民間習慣稱呼改為「中華そば」。「そば」是日本使用蕎麥製作的蕎麥麵條。
1910年出生於大日本帝國台灣嘉義廳的安藤百福,在1958年發明的泡麵(即食麵)叫「拉麵」,創立日清食品公司。
拉麵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麵」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
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
早期最普遍的拉麵是加上日式叉燒、筍子的醬油口味,但現在拉麵的口味也越來越多樣化。
將使用手工或機械製作的麵條煮好,加上利用豬骨(日文:豚骨)或雞肉、蔬菜、小魚乾等熬煮的湯頭,大多都會再搭配日式叉燒、筍子、蔥花等配料。
大部分的麵條都是使用麵粉(小麥粉、強力粉)、水、鹽,以及「鹼水」(日語:かんすい,又被音譯為「甘素」)為原料,顏色大多是黃色。鹼水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
這是由於曾有人使用內蒙古的湖水來製作麵條,結果發現麵條變得更加好吃,因此研究了湖水的成份之後,發展出了這樣的配方。
鹼水是屬於鹼性,會讓麵粉中的穀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麵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麵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麵條具有獨特的顏色。
日本戰後有一段時期,出現了許多品質惡劣的「鹼水」,並且對健康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
現在日本農林規格(JAS)制定了成份的規定,鹼水已經不再有安全性的問題了。
此外,也有因為不喜歡鹼水那種獨特的味道,而改用雞蛋取代的做法。
水含量(加水率)較高的麵條較柔軟,耐浸泡;水含量低的麵條比較有勁,能夠更多地吸收湯的味道,但容易泡爛。一般麵條中水的比例大約為20%到40%。
麵條在各地粗細有所不同,但通常一家店只使用一種麵。拉麵店可以自己製作麵條,也可以專門的麵廠訂做。訂做時可以指定原料比例、製作方法、晾曬時間等等,以保持拉麵店自己的特點。
1999年:日本漫畫《拉麵王》(ラーメン発見伝),是講述一個上班族藤本浩平如何開創有自己風味的拉麵的故事。
2009年:好萊塢拍攝的電影《拉麵女孩》(Ramen Girl),就是描述一位美國女孩料理拉麵的酸甜喜樂故事。
2018年:漫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ラーメン大好き小泉さん),描述把吃拉麵當人生樂趣的小泉同學的故事,先後改編動畫與真人電視劇。
醬油味
本州最主流的風味,使用日本醬油、雞肉和蔬菜。可隨個人喜好加入辣油和胡椒。
豚骨味
最早發源自九州,使用豬骨長期熬燉出白色的濃湯。也可加醬油成為「豚骨醬油味」。
鹽味
麵湯清澈,源於大正時期的北海道函館,因此又被稱為「函館拉麵」。和其他風味相比,更能突出湯底材料本身的味道。
味噌味
使用雞肉或豬肉熬製湯底,再以日本傳統的味噌醬調味。
\維基百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