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第一次單車旅行,
是一個人騎著單車繞台中,其實也不算是非常遠的距離,
當時家裡的其他成員都去員工旅遊,去了澎湖,
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家,台中-后里-大甲-苑裡-后里,
這是我第一次的旅行,
之後大學的台中高雄的300公里
與兩次的環島單車旅行1200公里與400公里,
單車全台外環線跑透透,
當時的旅行,
是 "放空的"
是 體驗沿途台灣風光美景。
開始工作之後,喜歡上咖啡,
工作兩年之後,離職,開始與咖啡的不解之緣,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想得很美好,
以為咖啡的生意很好做,
有一次國中老師跟我買了八杯咖啡,
他跟我說給他我這裡最好喝的咖啡,
當時的一包很棒的豆子,放在苑裡的老家,
不在身邊,
只好硬著頭皮,出杯"拿鐵",
其實拿鐵的難度才是最難的,
因為經驗不足,加上家用版的義式咖啡機,根本就是廢渣,
八杯一次準備,非常的吃力,
結果還是出杯了,但是評價不是很好,不是太苦就是咖啡味太淡,
我很謝謝老師的支持與指教,
過了不久,我就去報名勞動力發展署的咖啡創業班,
當下也決定等到畢業之後,我要來一趟環島咖啡之旅,
也因為我的工作室叫做"旅行者單車咖啡",
我希望我的咖啡,可以融入旅行的元素,
於是在我還在學咖啡之際,我便開始賣起了咖啡,
環島旅行第一站,
" 楊 梅 "
剛開始時,先四處找尋楊梅可以擺攤的地點,
後來選定楊梅車站附近的轉角處,
每天晚上大約七點開始
簡單的咖啡擋車,後車廂放磨豆機,簡單的設備便開始咖啡走跳人生了,
檔車一架好,開始架吧檯,磨豆機,手沖壺,
我想一定是在楊梅車站前造成不少視覺上的衝擊,
晚上適逢學生下課時間,不少的家長到楊梅車站要接送小孩,
等車時,偷喵我一眼,想說,這個小夥子是幹什麼的!!
因為我的招牌很小,不少人都是在遠方觀察我很久才知道我是賣咖啡的,
更直接的是我在煮咖啡給我自己喝的時候,
原來這個小夥子是賣咖啡的,
通常我來的第一杯會請隔壁的麵包店米契爾手製麵包喝、
謝謝他們店裡的支援,有時候沒有水的時候,他們會支援熱水給我,
有時候還會請我吃麵包,感謝米契爾店長。
邱大哥, 一位楊梅在地人,
常常晚上的時候來楊梅車站接小孩下課,
第一天看到我的時候在觀察我在幹嘛,
第二天,就跑來跟我買咖啡了。
晚上七點到晚上11點之間,
楊梅車站,飄起了一陣陣的咖啡香,
微微特南果,開封之後的堅果香味,冷掉之後的甜味飄香,
精選特調的微酸,
還有霧台咖啡的碳培香,
手沖咖啡,香味四起,
夜裡的楊梅火車站,變身成戶外的咖啡雅座,
這一段不長也不短的楊梅擺攤歲月裡,
謝謝在這段時間,幫助過我的所有朋友,
特別是楊梅咖啡班的同學與邱大哥,
邱大哥,怕我感受不到楊梅人的好與溫暖,常常晚上跑來喝我的手沖咖啡,
最後要離開楊梅的時,還拿一個很棒的濾杯給我,
跟我說旅行的路上一定用得到。
之前的走路咖啡旅行, 枋寮到楓港
還有單車咖啡旅行,台中到台東,
我都試著想要把咖啡放進到旅行中,
這兩次旅行開啟了咖啡的分享也開啟了我與咖啡的關係,
環島旅行咖啡,第一站楊梅,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我時,
來喝杯咖啡吧!!
最後 一天在楊梅擺攤,離開前,
邱大哥也專程來與我送行,
再見了楊梅!